近年来,黎川县把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依托34名科技特派员组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强保障强服务强职能,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科技人才献智献策、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农业产业高速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
强保障扩队伍,激发队伍活力
该县制定下发《农业科技人才管理办法》,细化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要求,实行严格考核和管理,建立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管理推进机制;出台一系列优惠配套举措,明确涉农项目和涉农资金,优先向农业科技人才的科研开发项目倾斜,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优先列项予以支持。凭借东华理工大学科技特派员的影响力,组建东华理工大学黎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东华理工大学在地方设立的首个研究院,培育本土人才6人。依托科技特派员技术资源丰富、人脉资源广等优势,充分发挥招才引智作用。近三年来,通过科技特派员牵线搭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24人,充实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建平台强服务,发挥驱动效力
该县围绕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特色和群众需求,大力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先后在3个涉农企业分别设立专业工作站,建立木耳、草菇、瓜蒌、红心柚、有机水稻、芭蕉芋、特色水产等7个特色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培育东鑫电子商务园国家级星创天地、红都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湖坊人家”市级星创天地,并将它们打造为农业科技人才重点服务载体。依托创新服务平台,各农业科技人才精准指导、精准服务,累计对接服务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协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等20余个,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30余项;开展各类培训和科技服务5000余人次,服务贫困人口1000余人,带动4000多户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帮助涉农企业、合作社及农户销售各类农产品30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拓领域强职能,贡献多元智力
结合产业实际和基层需求,该县将农业科技人才从单一的农业技术服务领域拓宽到其他技术服务领域。推行“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企业+示范基地+农户(贫困户)”服务模式,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助力扶贫产业发展。组建胭脂柚技术研究团队,以龙头企业为示范带动,总结并推行了一套适合黎川实际的胭脂柚栽培规范化技术,使黎川胭脂柚成为全县脱贫支柱产业之一。应新疆托克逊县政府请求,组建“农业科技人才+涉农企业”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技术团队,并争取到科技部科技援疆项目支持,赴新疆托克逊县开展食用菌技术援疆。精选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的高产优质抗逆菌种2个,并建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食用菌教学实验示范基地1个,使黎川草菇等传统菌菇在天山脚下绽放。(朱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