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起:经受血与火洗礼的老八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黄多亮 发布: 2021-10-13 10:32
李令起,193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45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解放恩县战斗。1947年4月调到济南军区高唐大队部任机要通讯员;1947年10月调到八路军冀南独立旅第7团政治处政治工作组任宣传员;1948年入党。1948年10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进入北京207师620团宣传队;1950年7月调入东北边防军高射炮17团,后进入朝鲜作战,分配在东北边防军高炮102师507团政治处,后到该团4连任指导员。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李令起,193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45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解放恩县战斗。1947年4月调到济南军区高唐大队部任机要通讯员;1947年10月调到八路军冀南独立旅第7团政治处政治工作组任宣传员;1948年入党。1948年10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进入北京207师620团宣传队;1950年7月调入东北边防军高射炮17团,后进入朝鲜作战,分配在东北边防军高炮102师507团政治处,后到该团4连任指导员;1957年从朝鲜回国分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工作,后到南丰检察院工作,随后进入江西行政学院学习,毕业后分到抚州纪检工作,后提拔为抚州市法院任院长,不久担任抚州市政法委书记,后进入抚州市人大工作,1993年离休。

李令起1_副本

李令起 

李令起出身于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家里虽然贫穷,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他上学。李令起高小毕业后,因为战争原因学校停学了。

1945年4月的一天,日军还盘踞在山东省德州市恩县一带,抗日战争时期,恩县为冀鲁豫(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山东的八路军在陈再道司令的领导下,开始第一次攻打恩县,因为八路军对恩县的地形认识不足,加上恩县县城四周都有电网,加上护城河的水位也很深,城墙坚固,晚上敌我双方就在城外火拼,战斗打得十分激烈。

李令起2_副本

李令起荣获解放奖章证书

城外的老百姓只好躲在家里的柴火堆里不敢出门。战斗打到下半夜,枪声稀少了,李令起一家只好坐在炕上,没有点灯。就在这个时候李令起家里进来一个人,他身材高大,右手提着一把盒子枪,他问道:“家里有人吗?老乡不要怕,我们是来消灭皇协军的,是解放恩县的八路军。”李令起一家人谁也不敢吭声。

“咳……咳”这时李令起的一个大叔因为支气管炎而发出咳嗽的声音。

“大爷,请你们放心,我们是来帮忙的。”八路军战士说道。

李令起一家人听到八路军说话声音和气恳切,与以往的国民党士兵迥然不同,家人就划火柴点亮了油灯,八路军战士与李令起的家人一起坐在炕沿上聊天。

经过一番攀谈,八路军战士说:“我们是搞后勤工作的,因为八路军急需做一批馒头,但馒头店的伙计都走光了,希望找一些老乡帮忙做馒头。”一听是为八路军做馒头,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很快就把馒头做好了。不久之后,因为敌人从德州派来援军,八路军就撤走了。

李令起3_副本

李令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等功证书

1945年6月,八路军第二次进入恩县。这次八路军把恩县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的皇协军和日军都出不来了,八路军没有重炮,把恩县围了40多天才开始发动进攻。八路军在进攻的同时还大量发动群众,李令起这时刚14岁,就参加了儿童团,他宣传政策,练习扭秧歌,搞军民联欢,军民情谊渐渐加深,地方上的武装委员会和妇救会也主动帮八路军做保卫与后勤工作,八路军帮农民做农活、挑水、劈柴,军民一家亲,其乐融融。

自古英雄出少年。李令起参加了儿童团,因为他胆子大,而且还读了书,他带着儿童团跑到前沿阵地用喇叭向皇协军喊话,要皇协军投降。

不久之后,八路军渤海军区的援军到达恩县,他们带来了迫击炮、山炮等重型武器,在火炮的猛烈进攻下,恩县的城门轰然倒塌。1945年7月,八路军进入恩县后,建立了农会、妇救会等组织。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军官马化武率领国民党军队沿着河南的郑州、新乡一直打到河北邯郸,国民党军队抢东西,中间的解放区群众纷纷参军保卫胜利果实,这时李令起也动了参军的心。

1946年李令起参加八路军,这年他才14岁,开始他主要是在地方上帮忙,负责看护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后来,因为缺少护理人员,李令起又被派到卫生队集训,学习包扎伤员。不久又把他分到恩县大队第7中队做给养员,负责跟司务长负责后勤工作。     

1947年4月,李令起调到高唐大队部,随后到济南军区县大队担任机要通讯员,负责听电话,传达军区的机密口令。口令一天要变动好几次,每次李令起都要记下来,派人去各个中队传达,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不得有误。

1947年10月,李令起调到八路军冀南军区(司令陈再道)独立旅第7团政治处政治工作组,负责战勤宣传工作,那时李令起学会了拉胡琴和表演,称得上是多才多艺。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了,李令起在战役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他说:“打仗时,部队一般在下午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出发,比如说要打安徽泾县,部队下午就走,一夜急行军,到天亮正好赶到那个地方,部队速战速决,打了马上又要撤回去,又要倒退几十里,不能在原地休息,防止敌人反扑。”

当年的李令起个子小,他记得有一次,在黄泛区涉水急行军的时候,河水快淹没他的脖子,旁边的老战士就把皮带扎在他的腋下,提着他过河。水深的时候,老战士就一提皮带,他就过去了。因为在水里不能站着,一站着下面是淤泥,身体就往下陷,当时黄泛区的淤泥都到大腿那么深了。就这样一夜行军80华里,中间没有停顿。

1949年,李令起调到北京207师620团宣传队,后编入津京卫戍区高射炮暂编2团负责宣传工作。1949年下半年,李令起来到上海,继续在宣传队工作。

1950年6月25日,李令起调到高射炮17团,7月上旬调往安东编入东北边防军高射炮17团,部队属于防空部队,并装有探照灯和雷达。8月部队改番号为志愿军高射炮第64师,当时还没有过鸭绿江,高炮部队负责守卫后勤战线,如守卫大桥、机杨等。

1951年10月,朝鲜战场上急需战士,部队动员青年党员报名进入朝鲜战场,当时大家纷纷报名,他们没有想到个人的生死,大家心往一处想: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组织上批准了李令起入朝参战的要求。

朝鲜战场上硝烟弥漫,李令起分到高炮102师507团政治处。李令起回忆:当时志愿军的高炮有85、76.2、37几种炮型,炮还要用四轮汽车拉着。朝鲜战场战争十分残酷,很多战士都牺牲了。

1952年12月6日,是李令起最难忘的一天。当时他所在的团与空军配合作战,保卫机场。12月6日这天下午,战士们接到命令全部进入阵地,做好射击准备,志愿军有四架飞机要着陆,战士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天空,认真数飞机,一架着陆,二架着陆,三架着陆,数着数着,战士们发现后面本来只有一架,但这架飞机的后面还有一架,这就奇怪了。第四架有尾随的飞机,战士们发现这架飞机的机型不对,根据外型和速度分析,确定是美军F86飞机,下面还挂着6挺机关枪,火力很强,它明显是来炸飞机场的。

兵贵神速,情况十万火急。战士马上向团指挥所报告,但是我机在前,敌机在后,1500公尺以内不准射击,否则容易误伤自己的飞机,把自己的飞机打掉。战机稍纵即逝,战士们十分着急,在紧要关头,连长对李令起下令,李令起当机立断,挥一挥手,大喝一声“打”,炮声就是命令,其他炮连、炮营,全团的战士呼隆呼隆都开了炮,也不知是李令起连打的,还是其他兄弟连打的,把敌人这架F86打伤了,这架敌机就冒着黑烟仓皇逃了。之后部队肯定了李令起炮连的机动灵活,夸奖他们敢于抓住战机果断出击,李令起所在连获得了嘉奖,他个人获得三等功。后来,李令起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还获得不少荣誉。

1957年,李令起回国,先后被分至南昌飞机制造厂、向塘机场工作,后到南丰县检察院工作,随后进入江西省行政学院学习,毕业后李令起被分至抚州地区工作,曾任抚州地区法院院长、抚州地区政法委书记,后进入抚州市人大工作,1993年李令起退休。

李令起今年90多岁,他的老伴从抚州市委组织部退休,现在两位老人生活幸福。当天他家正在播放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朝鲜战事历历在目,李令起饱含深情地说:“我经历了战争,享受了和平,为了死去的战友,我会过好每一天,因为这每一天都是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文/图 李诗 全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