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针镇朱家村算不上富裕,是个很普通的小村子,但是该村崇尚文化的风气,是其它村无法比拟的。 “这里的村民在生活上从不攀比,互相之间比的是谁家大学生多,谁家的孩子考取的大学名气大。”朱家村崇尚知识蔚然成风、远近闻名。据初步统计,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只有40余户人的小村庄却有80多人考上大学。
朱家村离镇上不远,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在村里,基本上是一些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其中有一大半都没有人住。“虽然我们村没有什么新房子,但是我们觉得值,因为知识和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今年近86岁的村民朱锦章说,家里出了大学生,在朱家村,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村里大学生最多的要数村民朱木生。为了供孩子读书,朱木生一直没有建造新房子,这栋房子还是朱木生父亲建造的。朱木生今年67岁,生育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从小学开始,四个子女学习成绩都很好。几年前,大儿子朱颖俊率先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之后又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一家大学有名的教授。朱豪俊、朱恩辉、朱思俊等兄妹也相继考上大学。2年后,朱思俊由于成绩优秀,被派往日本留学。目前,已经在日本工作,生活条件优越。
村民们都说,朱木生两口子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值得。四兄妹工作后,对父母都非常孝敬。“老两口现在的日子可好了,这个儿子那里住住,那个女儿那里走走,很久都没有回来了。”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四个兄妹在几年前就在市区为老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不仅如此,还经常争相回来接老人到自己的家中居住。“那个时候要供四个孩子读书,真的很难,但是一想到孩子的未来,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朱木生在电话中说,现在总算苦尽甘来。
同样,60多岁的朱木发与朱木生的情况的差不多。朱木发是村里小学的一个老师,也生育三个子女。在朱木发的全力培养下,三个子女分别考上了西南交大、国防科大、中山大学。朱木发退休后,在天津工作的大儿子朱志奇带着妻子专门来到村里,要接父母到天津一起生活。在天津,由于儿子、儿媳妇孝顺,朱木发夫妻生活得非常幸福。每年回到村里,逢人就夸自己的孩子,让村民更加羡慕不已。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在朱家村采访,无论是年轻的夫妇,还是年龄大的老人,他们都有着相同的观念,有了知识,就有美好的未来。村民张妹女今年已经70多岁了,年轻的时候,她的丈夫就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农村妇女,硬是凭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和执着,把四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大学的校门,直至大学毕业。“妹女是我们村最了不起的人,一个妇女,别说要供养他们读大学,就是把他们养大也非常不容易。”为了供养孩子读大学,张妹女什么都干过。除了一个人要种10余亩田之外,还经常到别人家做零工。为了省钱,她经常饿着肚子去帮别人干活,好多次都晕倒在地里。
看着自己的母亲这么辛苦供自己读书,四个孩子都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想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母亲。每当看着自己的孩子拿着奖状回来,张妹女都无比的激动。回来,四个孩子不负母亲的期望,都先后考上大学。
张妹女供养四个孩子上大学的事情在村里一直被村民传诵着,激励着大家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让村里的学子更加的勤奋学习。近几年来,村里考上大学的学子越来越多,平均每年都有3-4个。“近些年,我们村的孩子有90%以上都能够顺利考上临川一中,这和村里的这种重视教育的环境是分不开的。”村里人才辈出,朱家村干部朱文生对此感到非常自豪。(章晋辉 朱健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