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往群众家跑得更勤了,红白大事必到、生病住院必到、急难重活必到、代办事项必到、矛盾纠纷必到,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党员跑腿’,筑牢干群‘鱼水情’,凝聚起齐心建设美好龙湖的强大合力。”日前,抚州南城县副县长、龙湖镇党委书记张光铖介绍该镇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开展以来,干群关系发生的喜人变化。
龙湖镇地处偏远之地,留守老人儿童多、困难群众多。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定详细工作实施方案,梳理出213名有履职能力的党员,根据“居住相邻、关系相近、服务方便”的原则,联系群众近5400户,建立起以“党员联系户”为基本框架、“村党(总)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三级网格体系,实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米”。
“联”不是文件上轻描淡写的字,而是“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这般火热而又温馨的行动。如何联得更好、联得更紧、联得更活?该镇一方面推行“1+N”制度,搭建联系群众平台。全镇13个村委会宣传栏显眼位置都悬挂了一幅“作战图”,将各村每名党员联系的群众名单张贴公布,做到党员心中有底、群众心中有数,也便于接受其他党员群众的监督。还为联系群众的党员量身定制“党员联系户”牌,作出“群众有需要,党员来报道”的承诺,由党员发放到所联系的群众手中,安装在每户群众的家门口,做到亮明身份、亮出职责,让群众在遇到问题困难的第一时间想到党员、找到党员。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拓宽联系群众渠道。要求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党员建立联系群众微信群,在微信群里不定期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如招工就业、疫情防控、医保缴纳、普法宣传、应急防控等,群众通过微信群足不出户即可快速了解“天下事”。
与此同时,制作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日志本,发放到每一位联系群众的党员手中,详细记录帮办代办事项、意见反馈内容,并由村“两委”专人负责将日志里记录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进行分析研判,定期上报至镇党委,由镇党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措施,达到“不仅要为群众办事,更要把事情办好”的效果。此外,各村党组织利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听取党员联系群众情况汇报,采取回访群众、党员自评、匿名互评三个步骤,开展党员星级评定工作,以群众满意程度为核心标准,评定结果从1星至5星不等,全年评定5星达到6次及以上的给予一定经济奖励;对全年星级评定最高只有4星者,不能评为优秀党员;对连续2个月星级评定3星以下的党员,予以岗位调整。自2021年11月以来,龙湖镇各村已开展党员星级评定2次,星级评定结果都及时在宣传栏张榜公布。
一幅“作战图”、一块“党员联系户”牌、一个微信群、一本工作日志、定期星级评定……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创新动作齐上阵,拆除干群“隔心墙”,搭建干群“连心桥”,龙湖镇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情怀,他们个个摇身一变,成为服务群众的“多面手”与“百事通”。该镇龙湖村党支部书记许连福多年前学了理发手艺,自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以来,这项技能发挥了大用处,村民张荣华是许连福的联系户,他早年中风,出行不便,理发成了一件麻烦事,许连福就带着工具主动上门,帮其理发;独居老人周玉发是龙湖村二组村民,1月9日晚,家中灯泡突然坏了,及时联系党员李光辉,李光辉立即赶到他家换好了灯泡;小竺村中街组83岁村民夏福林储备了一些木柴过冬,家里就两个老人,木柴劈不开,党员李求了解情况后,主动帮他劈柴、搬运、码放,一上午300多公斤柴火被整理得整整齐齐,让夏福林老两口安心过冬;1月12日晚,王坪村空巢老人崔启祥家中突然断电,给联系自己的党员娄发林打电话,正在吃饭的娄发林放下碗筷迅速赶到老人家中,经排查,是没缴纳电费,当场在手机上帮其缴纳了电费……
这样温馨的助民小事,一桩桩、一件件,如滴水成川,汇聚起深厚的干群“鱼水情”。至目前,龙湖镇累计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1370余人(次)、召开群众“连心会”25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60余条、为群众办成身边小事250余件,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种植养殖、农产品销售、民生设施维修、医保农保缴纳等领域,并在招工就业、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反诈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县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先进典型。(方童 揭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