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687906088 报料邮箱:1020649917@qq.com
抱膝空山志竟成,虚堂犹响读书声。苍苔蚀尽岩边字,望古徒深感慨情。
这是清代诗人张应召所作《荆公读书堂》诗。引发诗人生出无限感慨和崇仰之情的荆公读书堂,就在抚州宜黄县城北仙岩山。仙岩山峭壁悬空,山后有天然岩穴,可容百人;相传为仙人所居,因名仙洞。唐末宋初此处建有仙洞书院,由本邑官绅聘名儒掌学,四方慕名来求学者不少。明道二年(1033),王安石祖父王用之逝世,13岁的王安石随父亲王益由韶州回故乡临川守丧,曾在仙洞书院读书。
小时候,王安石曾在临川和金溪交界的蛤蟆山隐真观书院读过书。幼年的王安石天资聪颖,但却十分顽皮。有一次,他邀了几位同学做游戏,竟拿孔子开起玩笑来。他的游戏叫“禽言令”,即学鸟叫,规定鸟叫的声音必须和孔子《论语》中的话谐音。同学们不敢亵渎圣人,王安石就带头做。他先学燕子叫:“叽叽为叽,不叽为不叽,是叽也”,谐音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学鹁鸪的叫声:“咕不咕,咕咕,咕咕”,谐音孔子“觚不觚,觚哉,觚哉”,逗得众学伴捧腹大笑。先生知道后十分恼火,用荆条狠狠教训了王安石一顿,又苦口婆心地讲了许多先贤圣哲、志士仁人小时候苦读,长大后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榜样和道理。王安石由愧而悟,知耻后勇,从此发愤读书,经常废寝忘食。
王安石这次在仙洞书院读书,自然非常刻苦用功,掌学梦周先生十分喜欢,常在学生面前夸奖王安石。有一次,梦周先生检查学生的日课,发现了王安石自作的劝学诗《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昨日已可思。明日异今日,如何能勿悲。当门五六树,上有蝉鸣枝。朝听尚壮急,暮闻已衰退。
梦周先生看了,大为称赏,特将此诗在授课时朗诵一遍,又命学生每人抄誊一份,置于座右。
得到先生如此奖掖,王安石读书更加发愤,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这天梦周先生给学生上早课,不见王安石,一问,有学生回答是轮到王安石值日,正在准备早饭哩。梦周先生继续讲课,太阳已经很高了,还不见王安石来喊大家吃饭。先生叫书童去催问,少顷书童回报,说王安石读书读得入了迷,不但一夜未睡,把值日做饭的事也忘得一干二净。梦周先生有点生气,对书童说:“你去把他叫来。”书童回答:“叫不到了。他拿了纸捻,到山下村子里点火去了。”
过了一会,王安石兴冲冲地拿着点好火的纸捻回来了,先生和同学们都在书院门口等他。
梦周先生问王安石:“你下山干什么?”
王安石扬了扬手中的纸捻,回答:“学生下山点火,好做饭呀!”
梦周先生啼笑皆非:“你床头石龛中的油灯还明晃晃的,那不能取火么?真呆透了!”
众同学哄堂大笑,王安石如大梦方醒。
“本当严惩。念你发愤苦读,情有可原。”梦周先生说,“即以误炊为题,罚你作五言绝句一首,作不好加罚当值一周。”
“谢恩师!”王安石应声吟道:
苦读天方晓,日高竟忘饥。
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
(万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