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刚:医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来源:今视频 编辑:黄多亮 发布: 2022-03-23 11:02
临床工作之余,王胜刚积极投身科研,先后在国内各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例如主持承担的《消化系溃疡术后并发肺结核相关因素分析》《临床观察碳酸钙口服混悬液治疗儿童消化不良》《乙型病毒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探究》等多项课题。

新闻热线:13687906088 报料邮箱:1020649917@qq.com

王胜刚1

从医二十多年来,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专注的医学和患者,他时刻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在医学的道路上探索着,潜心研究、执著依旧。他以大爱情怀为患者撑起了希望的蓝天,被患者称为心中的阳光,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每次都耐心地对病人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和家属逐渐放下心理对疾病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尽早的康复回家。他就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王胜刚。

 医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医生……医生……请你救救我的小孩!”一天清晨,一名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四岁的小孩冲进抚州临川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朝王胜刚大声呼救,那天,王胜刚正好在值晚班,他习惯性地看了看墙上的闹钟,正是清晨五点半。

王胜刚迅速检查,发现小孩因重度肠道感染、腹泻导致重度脱水,已经休克,必须立即输液抢救。由于脱水时间较长,小孩的静脉血管已塌陷,皮肤十分干燥,新来的小护士急得满头大汗都找不到静脉血管的位置。时间就是生命。王胜刚当机立断,亲自动手,很快从病孩的颈部找到静脉成功输液。一个小时后,小孩开始有反应,又过了半小时,小孩发出微弱的哭声,含糊不清地喊“妈妈……”小孩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将小孩托付给叔叔照顾。见到侄子转危为安,小孩的叔叔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打恭作揖。王胜刚记得那是1999年9月中旬。三天后,小孩痊愈,出院时,一家人千恩万谢回家了。

这是王胜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单独参与紧急抢救工作,那次,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每每回忆这次急诊,他都感慨万千。

众所周知,急诊是要凭借精湛的知识和丰富经验,迅速准确地诊断出病情,果断做出正确的抢救措拖,关键是精、准、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像百米赛跑一样,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有可能失之交臂,造成家庭悲剧。

“作为一名专业的、情操高尚的医生,更重要的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敢于面对风险,要尽最大能力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王胜刚说,“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包括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内容,每个过程医生都要重视,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治疗中细小的事情。”

在一些人看来,医生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王胜刚则认为,医生是救死扶伤,恢复病人健康,挽救病人生命的,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意识到这一点后,王胜刚更加兢兢业业、勤勤勉勉地工作着,就这样周而复始,20多年如一日。

医生是患者心中的阳光

1974年12月,王胜刚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一个偏辟的山村——腾桥镇邓坊湖桥村。像当年许多农家孩子一样,王胜刚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8人,父母又常年疾病缠身,患有支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连生存都困难,更别说治病。这一切的一切,让王胜刚小小年纪就有着成年人才能感受到的切肤之痛,埋下了立志成才的种子,以便将来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发奋苦读,最终考上了江西医学院。

1998年,王胜刚从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回忆起当年学医的初衷时,王胜刚介绍:“其实最开始我是不打算学医的,高考填志愿时,是父母和亲戚要我填的医学院校,他们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学医是一门好技术,于是走上了医学这条路。”王胜刚笑着说,“由于湖桥村地处偏辟、交通不便利,加上贫穷,村民看病十分困难。村民一般是小病挨、大病拖,不到万不得已不上医院的。所以才听取了家人的意见报考医学院校。”

王胜刚干练朴实、勤勉敬业,虽然在城里学习、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却始终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朴素本色。

“病人找到你了,就是把生命托付给你了,等于医生就是患者心中的阳光。”这是王胜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医20多年来,他始终站在病人的角度,竭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一天下午下班后,一位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症患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接到电话的王胜刚二话没说,立即赶回医院投入了抢救。只见患者神志不清、呼吸衰竭,王胜刚与科室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对患者进行着频繁的生命体征监测,一面为患者气管进行插管,保持呼吸通畅,上呼吸机辅助呼吸,不断关注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抢救过程异常艰苦,整整两天三夜,所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没有合眼。最后,病人终因中毒太深离开了人世,失去了挚爱的家属,没有用埋怨和愤怒来发泄悲痛,而是在料理完遗体后,又特意返回病房,感谢医护人员的全心救治和帮助。这一幕让他感慨万千,他强烈地意识到,只要医生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全身心地付出努力,就终会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并得到他们的理解。

医生就是患者的父母

王胜刚喜欢运动,他始终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介绍这一细节时,王胜刚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回忆道:第一次看到这句名言时,就感到特别亲切,觉得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他认为,只有自己身体好了,才有更充沛的精力进行工作。王胜刚尤爱长跑,长年坚持不懈。1998年,在宜春举办的第十届江西省运动会上,他分别获得长跑5000米和1万米第三名,这两项荣誉使他激动不已。大学毕业那年,在人生十字路口他几经徘徊,差点去一所学校当体育老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源”。人才就是发展的利器和源泉。  

王胜刚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他尽全力为科里医生创建良性竞争环境,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年轻的医师多参与、多锻炼。对年轻医师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无私地进行传帮带,在科室开展业务讲座,促进年轻医护人员快速成长。坚持完善医疗治疗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质量控制,把医疗质量保证体现在每一个病历中。所带领的科室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患者满意度非常高,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和患者的充分信任。

他常说,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作为科主任就是要让人才在科室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就是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共谋发展的宽阔平台。

在王胜刚眼里,生死边际的挣扎与挽救,疾病来袭造就的脆弱与坚强,这些真实交织在一起的感受,让他深刻体会到医学的限度与温度……

临床工作之余,王胜刚积极投身科研,先后在国内各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例如主持承担的《消化系溃疡术后并发肺结核相关因素分析》《临床观察碳酸钙口服混悬液治疗儿童消化不良》《乙型病毒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探究》等多项课题。其中《血液透析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研究》项目,获得抚州市临川区2015-2016年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8年度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被评为“临川优秀医师”荣誉称号……(余文鑫 方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