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687906088 报料邮箱:1020649917@qq.com
今视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竞秀”文化特质为依托,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为主线,充分挖掘党史故事、红色资源和临川文化,锻造党员能师“匠心”、砥砺团员新师“初心”、浸润少先队员“红心”,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时代价值,激励其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让竞秀二实处处激荡着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学校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为思路,构建“四力三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抓牢“领导力、向心力、竞争力、影响力”四个着力点,融合“主体、资源、阵地”三条育人链,构建校内外党团队联动协同体。
注重固本强基,筑牢红色堡垒,打造过硬组织。该校将党支部建立在学部上,将党小组建立在年级上和学科上,设立“五育融合”党员示范岗,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争先竞秀·上好一堂思政课”活动,打破学科藩篱,注入红色基因,党员参与率达100%。以“青春耀竞秀·献礼二十大”党团队一体化系列实践活动为抓手,明确主责主业,理顺运行机制。党员教师带头开发课后托管服务特色课程,打造以体育、艺术为核心,包含文学、科技在内四大版块50余个子项目的课后托管服务体系,组建50 余个红领巾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立社区党员教师活动室,党员教师走进周边小区,周末义务为学生进行托管服务。
着力示范带动,构建红色矩阵,激发团队活力。该校深化教育引导构建“红色成长链”。“开学第一课”系列课程、“竞秀少年”评选、“竞秀师生讲党史”系列活动均以“党员骨干带领团员新师,引领少先队员”机制开展。“面对面”零距离引领沉浸式学习,把党史学习“搬入”烈士陵园,“搬进”巡讲现场,引领全体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心贴心”零障碍引领陪伴式学习,开设“红色绘本故事”“红色诗歌吟唱”等课程,提升托管实效。捕捉时代特征构建“红色云端链”。构建党团队新媒体“云端”育人矩阵,以社团为基点,开辟“红领巾云课堂”“竞秀温度·思政课堂”专栏,开设“秀映TV”电视台,创办《竞秀千言》校报,走好“红色文化育人路”。
聚力校社共育,突出红心向党,落实立德树人。打破边界,一体同心。为党员、团员、队员提供高阶培养、个性成长的舞台,城规展示馆、交警支队、市场监督管理局校外辅导员走上竞秀讲台授课,采茶戏非遗传人、国家裁判员、围棋高手来校开设托管课程,江西师大教授入校开设“双减”讲座等。铸造阵地,一体同形。高标准打造一条长廊、七间功能室“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阵地,将政治启蒙与价值塑造融入团员、队员心中。目标指引,一体同步。结对帮扶乐安县横江小学,充分利用“专递课堂”和线下联合教研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以“铸造党员能师的匠心,砥砺团员新师的初心,呵护少先队员的童心”为目标指引,擦亮“红心耀竞秀”党建品牌。
双减赋能,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学校从“五育融合”的高度、“五项管理”的维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小课堂也是大舞台,红色精神熠熠生辉。“同上一堂思政课”让师生成为“永远听党话的时代新人”。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担当重任的竞秀少年,该校高位推动、广泛动员、狠抓落实,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争先竞秀·上好一堂思政课”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竞秀能师结合任教学科特点,用好红色资源、抗疫故事、爱国歌曲,实现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小社团也有大参与,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通过“大课+小课”“学业+兴趣”“校内+校外”——“三加”机制,解决“三点半”难题,创新课后服务模式。每天下午课后两个40分钟的“大课”用于学业完成和兴趣培养,50多个红领巾社团组成“竞秀·星火”社团联盟。在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中,党员团员队员红心向党,薪火相传,营造了“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进取氛围。各年级还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线,依据不同学段学情,创造性开设了“红色经典诵读”、“红色诗文书法”“红色故事讲解”等课后服务课程。每天一节15分钟的“小课”用于红色教育和习惯养成,安排在课后服务结束后的排队放学时间,竞秀能师引领竞秀学子边走边传唱红色歌谣,诵读红色诗词,排队放学已然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德育渗透,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入脑入心”
学校坚持把红色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全校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六个一”活动,即上好一堂红色文化课、每周一次红色经典诵读、唱好一首红色歌曲、观看一场红色电影、写好一封红色书信、举行一次讲红色故事比赛,把红色精神融入德育全过程,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
开设红色课程,教育入心铸魂。“竞秀红色文化课”让学校成为“永远跟党走的红色校园”。红色文化课程设置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每个年级每班每两周一次课堂教学,确保课后托管每个月至少有一节实践教学,确保每学期至少有一次红色文化教育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全校73名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率先承担教学任务;各年级思政、语文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发挥专业、岗位之长,紧跟其上。在课堂主阵地之外,红色文化相关教学内容常态化融入主题班会、主题读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后看护等教育形式中。以主题班队会抓手,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带进课堂、植入学生内心,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引导师生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诵读红色经典,厚植家国情怀。竞秀师生把《我爱你,中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船,从南湖启航》等红色经典搬到国旗之下、舞台之上,一首首坚定豪迈、感人肺腑的经典诗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铿锵有力、饱含情感的朗诵,深情表达了竞秀学子对党、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唱响红色歌曲,争做时代新人。红歌传唱活动在生与生之间、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开展,竞秀学子用嘹亮的歌声和炽热的情感,讴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成就,汲取红色力量,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观看红色电影,追忆百年征程。各年级观影活动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壮大的脉络为线索,包括《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通过视听语言与演员生动的演绎,重现了建党百年来的经典场景、重大事件、重要历程等,让竞秀学子们切实感受党史百年的波澜壮阔,从而理解党的百年历程中的曲折艰辛。
书写红色书信,致敬百年峥嵘。“红色书信”活动引领竞秀学子把“原文字句”“经典语录”“革命故事”等时代之声写在书信里,并将一封封红色书信寄给同学、老师、家人或朋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段段红色语录将精神品质加以传颂,一则则红色故事将英雄事迹予以弘扬。
讲好红色故事,倾听历史回响。学校从细微处切入,从点滴处着手,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力争把临川本土红色资源盘活、讲好,提升竞秀学子对临川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厚植爱国爱乡情怀。
研以致远,校园政治文化建设“落地落细”
学校将校本教研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着力点,凝聚红色文化教育合力,全面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激活红色引擎。学校成立党员名师工作室,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大力开展“名师领航”活动。以省特级教师付斌,省学科带头人罗国华、邓黛依,省模范教师王志鹏为首的一批党员名师领衔工作室,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依托,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公开示范课、现场研讨会、专题讲座、青蓝工程、送教下乡等活动,学校掀起阵阵红色文化教学教研的热潮,激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潜能,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用好红色资源。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力补充,对于学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该校组建了以党员教师领衔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围绕“竞秀”校园文化理念,自主开发了红色文化育人课程、经典诵读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课后托管服务课程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课程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将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的发展、品德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形成了争先竞秀、勇立潮头的可贵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从小树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祖国。
不负初心使命。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学校品牌的同时,学校积极响应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成立教育帮扶领导小组,确定了“活动引领+日常指导”的机制,结对帮扶乐安横江小学。在市教体局大力支持下,学校还建立了“专递课堂”平台,选派优秀教师每天为帮扶学校四年级学生开设语、数、外专递课堂,同步分享优质课堂教学资源,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实现以教育扶贫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的美好愿景。
千岩竞秀,百舸争流。在竞秀征程中,学校将继续牢记育人使命,践行教育初心,提升育人水平,打造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构红色文化育人新机制,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新途径,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校园政治生态,为抚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建设富裕协调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抚州添砖加瓦。(文/图 方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