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687906088 报料邮箱:1020649917@qq.com
“我们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你这样像天使一样的护士,你像家人一样照顾我们,让我们能够安心在这里治疗,真的非常令人感动……”抚州援沪医疗队正式进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抗疫一个多月来,在舱内治疗的患者们纷纷对抚州援沪医疗队队员竖起大拇指,他们中有上海的退休干部、有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江西“老表”,还有即将出舱的志愿者患者。
及时解除病痛
4月21日下午6时许,一名20岁左右的小伙向新国际博览中心N1方舱护士站走来,神情憔悴、满头大汗,并且一直干呕。为防止病人跌倒意外,护士黄欢立刻将其带往床旁,当时医护人员最担心的是病毒相关性前庭病变和急性脑血管病变,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后基本排除,考虑到起病急骤,且与体位变化相关,良性阵发性眩晕症(耳石症)可能性大。在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并经过患者同意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援沪医生黄坤在床边进行了耳石诱发试验,结果确定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由于舱内条件有限,为快速缓解症状,他为患者进行了一次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缓解。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治疗,患者的眼震消失,头晕明显缓解。患者对黄坤等医护人员的及时救助非常感激。
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谢谢你们,相信还在这里的患者同样会感受到你们给予的温暖和力量……”4月22日,在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正准备出院的江女士对抚州援沪医疗队队员、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黎琴说,“我能痊愈,真的很感谢医护人员,你们在医疗和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江女士是上海的一名退休干部,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病,腿脚也不灵便,她于4月15日进住方舱医院N3方舱,属轻症。刚进入方舱医院时,因腿脚不好,江女士上厕所很不方便。黎琴得知此事后,帮她申请了一个坐便器,解决了她的麻烦。对此,江女士心存感激,由于隔着厚重的防护服,江女士分不清无微不至地关心和护理她的医护人员,只知道这些医护人员来自江西抚州。出舱前,她提出要和大家合影留念,并表示疫情稳定后,欢迎大家去她家做客。
黎琴说:“对我们医护人员而言,在这非常时期不仅要护理好病人,更要关注病人的内心,要时常给他们心理上的安慰。看着他们康复出院,我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涂女士是江西南昌人,她和爱人以及儿女均在上海工作、读书。疫情发生后,涂女士和家人均被感染,随后住进了方舱医院。涂女士一家一开始非常不适,特别是她的孩子,因为皮肤过敏,加上胃口不好,每餐都吃不下饭,她和爱人对此束手无策。黎琴得知情况后,给孩子端来稀饭,还把医疗队发给她的牛奶、面包拿来给孩子吃。之后还给涂女士一家人提供了很多帮助:为了方便孩子上网课,帮忙搬来一张桌子;方舱的菜都很清淡,考虑到涂女士一家是江西人,黎琴又帮忙带来开胃的小菜……涂女士对黎琴等抚州医护人员非常感激,4月28日,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黎琴的感激之情。
感动根植心中
小王是新国际博览中心N3方舱c3区的患者,也是舱内的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她认识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援沪护士廖胜英等“大白”。志愿者和“大白”一起为新进病人进行入院登记,一起发放饭菜、水果、酸奶,一起打包整理生活用品。小王见证了廖胜英等抚州“大白”认真照顾每一位患者,无私奉献的过程,被他们的爱心付出所感动,5月3日出舱的前一天,他专门给抚州援沪医疗队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大白们,感谢这段时间你们对我的照顾,你们让我感到很温暖,这些时光在我心里刻下了无法忘记的画面,一支笔,一句问候,一个水果”......一位学生患者将感谢信折成心型形状,亲手交到我院援沪医疗队员吴彦蒂手中。(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