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687906088 报料邮箱:1020649917@qq.com
5月7日圆满完成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后,5月8日抚州第一批援沪医疗队168名队员转战定点医院:上海老年医学中心,该医院由上海市中山医院团队管理,现开设床位1100张,收治中老年新冠确诊的患者为主,这类病人年纪大,大部分都超过80岁以上,基础病多,基础护理量大,和方舱医院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对抚州援沪医疗队员是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心衰患者的绝处逢生
有一个晚期肿瘤病人,从江苏来上海求医,因为疫情,孤身一人滞留在上海,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被送到上海老年医学中心抚州援沪医疗队负责病区治疗,刚来时,患者精神状态极差,眼神充满绝望,抚州市援沪医疗队在给予药物治疗,缓解她的心衰症状的同时,医护人员和她谈心,给予鼓励,病人一天天的好转,出院时还留了抚州市援沪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余欢成的电话号码,说是抚州医疗队员把她从死亡线上救过来,还表示以后有机会要来江西感谢余欢成等抚州队员。
全力抢救危重高龄老人
上海市老年中心医院G11病区42床是一位81岁的老年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癫痫病史。因新型冠状肺炎入院后,同时伴有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5月13日8时,患者开始反复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心率130-140分/次,余欢成是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医生,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考虑患者处于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状态,立即带领队员进行紧急抢救,晚班医生王斌也是呼吸与危重症专业,主动留下帮助一起抢救患者。经过吸痰、强心利尿、高频给氧等处理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7%。
考虑患者重症肺炎,呼吸循环衰竭,随时可能再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转ICU病房治疗更为妥当。当时重症病房处于满床状态,无法转入,抚州援沪医疗队领队、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周于凡了解情况后,立即和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协调,及时将病人转入重症病房。
变身“心理医生”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护士们除了原本的护理任务,还要承担一些后勤保障性任务。初期护士因为老年患者情绪不稳定,工作小心翼翼,害怕刺激到他们。于是,在不足1900平米的18间病房的这个特殊的病区里,花响岭护士长带领白衣天使们身披“魔法”,变身“心理医生”,时不时地跟患者和家属进行“话聊”,疏导大家释放紧张情绪,同时要积极配合对症的治疗,这样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她们越来越亲近,她们也收获了一片片真情、一封封感谢信!
“抗疫一线竞风流,战地红花分外艳”
在激战正酣的定点医院病房内,每个病区角落都能看到医护团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日夜与病人在一起,与疫情抗战拼搏,精心治疗护理患者。他们顾不上防护服不透气、护目镜模糊双眼,始终如一地认真细致查房、全程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及时采集标本、规范治疗操作;无微不至地对患者生活照顾,一日三餐,污物处理,事无巨细;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疏导不良情绪,保障积极配合治疗。
由于病区的特性,有数个病危患者、十多个一级护理的老人卧床,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他们当中有绝大部分人只会说上海话,而且也听不懂普通话。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语言障碍,便于日后医疗队工作的正常开展,队员们主动学起了上海方言与老人们沟通,主动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隔阂。(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