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乐安:“136”模式解锁治理强村密码

来源:今视频 编辑:黄多亮 发布: 2022-06-22 10:01
通过设立6个岗位,有效改变了工作来了干部干、党员群众看的局面,实现戴坊村平安建设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新闻热线:13687906088 报料邮箱:1020649917@qq.com

近年来,抚州乐安县戴坊镇戴坊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136”模式(“1”即党建引领,以“党建+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3”即三项举措,一是发展强村富民产业举措、二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举措、三是提升便民为民治理举措;“6”即设六岗位,既治安维稳岗、政策宣传岗、法律咨询岗、文明新风岗、农业产业岗、民事代办岗),实现了戴坊村由乱到治变强的蝶变,全力解锁乡村治理密码。先后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七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实现从“有求难应”到“有求必应”的转变

针对群众提出的一些诉求,村委会经常因无钱办事而不能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现象时常发生。为切实解决“有求难应”的尴尬局面,村“两委”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该村对废弃窑厂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新增耕地33亩,并全部出租用于发展中药材产业。同时,清理不规范集体承包合同,将村集体林地1875亩纳入天保林等。通过盘活现有资源,走“资产经营型”模式,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以上。

该村采取“党支部+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争取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30万元,由村办公司种植双孢菇20个大棚,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后,针对村民反映的自来水水管损坏无人维修导致村民饮水不方便的问题,村委会采取村集体出一部分、村民出一部分和在外能力捐一部分的方式,设立戴坊村自来水维修基金,目前有基金5000多元,切实解决无钱维修自来水管的老大难问题。针对村民反映村内道路积水长青苔,导致湿滑的问题,村委会立刻购买石灰撒在道路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村民反映高岭水库水渠淤泥淤积问题,村委会研究后,请来挖机及时开展水渠清淤5公里,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实现了对村民诉求从“有求难应”到“有求必应”的转变,多年未发生上访事件。

三项举措,实现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

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村党支部联合恒蓝四季合作所发展双孢菇种植大棚50个、瓜蒌40亩、荆三菱300亩等产业,每年吸引130多名群众到合作社务工;联合挂点公安局和派出所民警开展法治宣传4次,通过以案说法,有效提升法通村建设效果,全村培养法律明白人425人,动员广大群众关注抚州司法行政APPP,对村干部及青少年进行了法制教育428人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当地学校,利用红二十军高级将领会议旧址(八郎公祠)和红军标语,将党建与爱国教育相结合,组织少先队员到旧址参观并聆听红军革命故事3次,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关爱留守儿童;坚持“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增活力”的原则,将老党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组成10个联系群众“线上线下”工作组,建立线下通讯录和线上微信群两个联系平台,联系群众407户,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360余人次。通过多方联合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六个岗位,实现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的转变

为改变工作来了干部干、党员群众看的“单兵作战”局面,戴坊村党支部通过设立治安维稳岗、政策宣传岗、法律咨询岗、文明新风岗、农业产业岗、民事代办岗等6个岗位,由党员群众认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法律咨询岗的干部今年以来提供法律咨询15次,有效解决村民法律方面疑虑;农业产业岗的干部发展中药材种植100多亩、种植双孢菇20个大棚,吸引当地40多名群众就业;文明新风岗的干部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切实为留守老人看电视和休闲娱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民事代办岗的干部主动请缨,陪同患病群众前往县人民医院、县残联申办残疾证,并向镇民政所申请了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岗的干部,经常走村入户宣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扶政策;治安维稳岗的干部,今年以来调处矛盾纠纷6起,调解成功率100%。

通过设立6个岗位,有效改变了工作来了干部干、党员群众看的局面,实现戴坊村平安建设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方童 龚雪荣 谭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