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宜黄专场举行

来源:今视频 编辑:黄多亮 发布: 2022-10-11 17:29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蓄势待发的新起点,宜黄县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坚定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宜黄的精彩华章。

新闻热线:13687906088 报料邮箱:1020649917@qq.com

今视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10月11日下午,“抚州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宜黄专场举行。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来,宜黄县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9.8亿元、是2012年的2.44倍,财政总收入13.78亿元、是2012年的2.39倍,先后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河长制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绿色低碳示范县、2020年度、2021年度跻身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行列。

十年精彩蝶变,是我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宜黄的生动体现,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该县以打造“产业发展实力县、生态文明样板县、文化传承示范县、县域治理创新县”为目标,聚焦经济、民生、社会三个维度,决战工业、城市、乡村三大战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描绘了“美丽幸福宜黄”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十年来,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7.7:58.2:24.1进一步优化调整为2021年的10.7:42.4:46.9。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39.15亿元,是2012年的2.12倍;规上企业116户,是2012年的1.76倍;工业税收收入5.61亿元,是2012年的3.8倍;工业用电6.62亿度,是2012年的2.6倍。尤其是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宜黄大力实施“产业兴旺工程”,全力推动“五业兴旺”:

工业方面,树牢“强攻工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按照“一首位、一主导”的要求,重点抓好塑料制品这个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这个主导产业,全力扩增量、提存量、优质量,下大力气缩减“两高”项目和首位、主导以外的产业,支持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改、扩能、提质,先后引进了连恒电子、尚弘光伏、中弘晶能等一批5020项目,营商环境荣获全省县级层面评价第五、企业评价全省第一的良好成绩。当前,宜黄正朝着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营收实现300亿元的目标阔步前行。

旅游方面,在成功创建曹山国家4A级景区、中秋小镇评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的基础上,以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理念实施大曹山开发战略,按照满足“吃住行娱乐购”全产业链布局,走出一条景城互动、景城融合、以产促旅、以旅兴产的旅游发展新路,全面打响“魅丽曹山、活力宜黄”的品牌。2021年,曹山景区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去年8月以来,全县旅客流量达538万人。

农业方面,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生产政治责任,202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5.77万亩、总产量15.65万吨。该县将种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以打造10万亩的制种产业为目标,不断擦亮国家级制种大县“金字招牌”。2021年水稻制种面积达4万亩、种子产量900万公斤,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和产量连续17年蝉联全省第一。以评为“中国竹荪标准化基地”为契机,抓好食用菌(竹荪)产业提质扩面工作,努力把食用菌(竹荪)打造成富民兴县的特色产业。

中医药产业方面,积极融入“中医药强省”战略布局,通过加快曹山中医院这所全省唯一的纯中医医院建设,筹建国内最先进的PET—CT检测中心,争创国家中医治疗区域中心,进而带动“疗、康、养、旅、文、农”业态拓展。推动黄精、百合、葛根等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走出一条以医带产、医养结合发展的新路。2021年,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

新兴产业方面,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发展工程”,以优质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带货直播”、“智慧物流”等创新发展,让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前,该县正以每年新增工业4.0企业2个以上的加速度,不断培育产业新的增长极。

自宜黄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该县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开展“书记领航、常委领题、部门攻坚”三大行动,形成了“多网合一”的工作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该县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园投、城投、工创投等县属国企进行调整重组合并,推动“城发集团”、“园投公司”等县属国有企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中部地区崛起、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战略,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2021年实现外贸出口10.9亿元,是2012年的2.97倍。十年来,宜黄改革活力持续迸发,优质资源正在加速集聚。

同时,大力实施“生态秀美工程”,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建立健全生态责任体系,进一步打通“两山”转换通道。2021年,该县获评全省“第二批绿色低碳示范县”,并在全国水权交易平台上完成了首例工业用水交易。

据悉,该县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29.22%提高到2021年的53.95%,提高了24.73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城市双宜工程”,众志成城打好城市更新、新城建设、城市“双创”三大攻坚战,让更多的市民享受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可行、规划必行”理念,规划建设了城北新城,城市规模由之前的6平方公里新增到14平方公里,一次性拓展8平方公里,城市更加舒展了、通透了,解决了城市“规模小”的问题;统筹调优城区内学校、医院、交通、市场等方面功能布局,推动建设“三校五园”“三馆一中心”“两市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解决了城市“短板多”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更加舒心、暖心。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蓄势待发的新起点,宜黄县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坚定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宜黄的精彩华章。(方童)